岗位少了,毕业生多了,本科生的简历往往会被系统自动筛掉。
投出去两百多份简历都没听到回音,小孟陷入了自我怀疑:我一个211的高材生,怎么就找不到工作呢?
小孟是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23届的本科生,如今正在面临着毕业季。从九月中旬起,小孟就开始四处投简历,仅10月份就投出去一百多份,但毫无收获。“我也不考研、不考公的,要是再找不着工作,真的就很挫败。” 小孟说。
小孟10月的简历投递记录/受访者供图
同样经历了秋招的中山大学金融系本科生文柯告诉我们,她的秋招之路也很是艰难,本来信心满满冲着互联网大厂的产品岗去的,最后却只拿到一个小厂的运营岗offer。
“最初我也觉得自己985本科,不至于这样,但结果就是‘至于’。”文柯觉得,自己这简历放到上一年都不至于沦为这样,“可能过了一年,世界就大变样了。”
秋招是一年当中规模最大的校园招聘,参与的企业多,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多,一般会从七八月一直持续到十二月。所以,不管是对于找工作的应届生,还是招聘的企业来说,这几个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和时间窗口。
正因如此,小孟和文柯对于秋招的严峻形势才如此紧张。相比于硕博生,作为本科生的她们压力更甚。“我参加了好几个群面,有美的、强生这些公司。同组的都是研究生,每一个都很厉害,都特能说。”小孟则感觉自己夹在中间,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硕士生淼淼精准捕捉到了小孟们的困境:“感觉开始秋招就‘人均硕士’,偶尔群面遇见个本科生,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无助。”
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秋招本科生变少了,面试中处处是硕士。那么,本科生还能找到工作吗?
本科生闯秋招,人数少难度大
应届硕士毕业生王念说,在她参加的所有群面中,同台竞技的基本都是硕士学历起步,本科生数量仅有个位数。公司HR(人力)拉的候选人群聊里也基本上都是211、海外高校毕业的硕士生。
北京农业大学的应届本科生阿菁在每一场小组面试中,学历都是垫底的 “到了自我介绍环节,会下意识有一点点自卑,感觉跟大家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她刻意忘掉竞争者的背景,以避免自己可能出现不自然的尴尬表现。
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本科生招生431.3万人,以上生源计为2023年毕业。除去少数的特殊情况,这些人要么本科毕业就业,要么读研或者留学。
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74万,此外,华图教育统计的2023国考报名人数也超过250万。从考研、考公两大出路的报名人数可以推断,大多数本科生都选择了考研或者考公,还有不少人两手抓。
前段时间,小孟参加了学院的就业宣讲会。会上就业老师表示,截止10月份,他们学院应届生(本科生+研究生)签三方协议的人数,只有上一年的四分之一。她11月17号去找就业指导老师拿三方协议时得知,拥有几百号本科生的整个学院,算上她只有两个人拿了三方。
秋招难见本科生,一方面是直接出来找工作的本科生少了,另一方面则是秋招中本科生找工作的难度增大了。
秋招结束,小孟复盘了一下自己整体的求职情况,投出去206份简历,得到回复的不到60个,简历回复率在20-30%之间。好不容易得到一些面试机会,也大都以失败告终。
跨专业找工作的文柯就更惨了。虽然学了四年金融,但她却并不想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了。“要想在金融领域拿到比较好的机会,我就必须要考研,去清北复交。”文柯不太喜欢读书,也更想早点挣钱,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
从2022年三月份决定转互联网开始,她就“卷”起了大厂实习,先后去了腾讯、百度、美团三家互联网大厂,从事不同方向的产品岗实习。但即便拿着这样一份铺满大厂实习经历的简历,她的简历通过率也不到10%。
“我拿到了七家公司的面试邀约,有至少五家都是在最后的HR面挂掉,真的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文柯说到。她认为,公司的简历池子太深,即便过了最后一轮面试,到最后横向比着比着也就没了。
简历池困住本科生
面对2023届秋招的严峻形势,文柯分析说自己985本的简历是没什么竞争力的。“很多公司在简历阶段就把本科生给筛掉了。”
某上市地产公司HR陶笠的回应证实了文柯的部分猜测。
本文地址:/zsjy/290195.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