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行动,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积极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累计节约群众医药费用和医保基金10.1亿元;加快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全市符合条件的167家医疗机构已进入实际付费;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医保经办下沉,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异地参保人员就医购药提供便利……
健康无小事,医保解民忧。
平顶山市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全面健康水平战略决策部署要求,谋全局、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平顶山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织密“医保网” 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
健全全民医保,维护全民健康。
多层次医保体系基本形成。平顶山市深入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先后研究制定42项规范性制度性文件,基本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医疗保障制度在维护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医保政策便民惠民。全面完成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落实“两病”保障待遇和新版药品目录;实施职工门诊共济,让医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积极谋划并推动落实药品集采、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支付方式改革等重点事项,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谈判药品“双通道”政策落地,全市已有161种门特药纳入“双通道”管理,21家医院、26家药店开通了“双通道”,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特殊人群购药更加便捷。
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加大。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在全社会营造“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形成了多形式检查制度,连续四年对全市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全覆盖检查监督;建立打击欺诈骗保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联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医保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对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倾斜政策,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市域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优化过渡期医保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救助对象扩大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等6类人员。门诊救助、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住院报销比例提高,新纳入救助范围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可享受65%的报销比例,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1.5万元调整到4万元;建立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参保缴费及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税务、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交换信息,做好由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人员的研判预警工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四年来,全市农村贫困人口门诊重特大疾病和门诊重症慢性病报销58.19万人次,住院享受大病保险待遇7.72万人次,住院享受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待遇9.57万人次,资助65.1万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24.44万人次。
四年来,一张覆盖城乡、相互衔接、多层次保障的医疗保障网织密织牢,全市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保持稳定,大病保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救助兜底保障进一步强化,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破解“看病贵” 深化医保重点领域改革
“赶上使用集采的人工膝关节,省了两万多元。国家的医保政策就是好,为老百姓解决了大难题!”去年11月28日,市民王先生说,他85岁的母亲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做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原本3万元左右的人工膝关节进入集采后降价至5000元左右,这让本来为手术费发愁的家人大大松了一口气。
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
平顶山市自2021年12月开始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截至目前,已有国家集采药品7批294个品种和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高值医用耗材,省级集采药品8批105个品种和13批次27类医用耗材平稳落地执行。
三年来,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累计集采金额达3.4亿元,平均完成率达188%,累计节约群众医药费用和医保基金10.1亿元,大幅降低了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与此同时,还加快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推动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本文地址:/zcfg/290269.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