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清晨突闻噩耗,我国当代杰出教育家郝克明先生于2023年1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9岁。作者顿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已经离别,但是,郝先生端庄睿智、和蔼可亲的容貌仍然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起,作者在教育部与郝先生相识后不断交往。早在20年前参加了由她领衔的终身学习课题研究。后来,在研究起草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时,她作为第六组组长、作者作为副组长一起共事。她担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兼终身学习组组长后,先是聘请作者担任该终身学习组专家组组长,后来作者经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颁发聘书,担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后,仍然在她领导的终身学习组工作。是她提名并经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同志同意,已经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的作者,又担任了该学会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小组组长。在郝先生的直接指导下,作者带领团队所做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是,组织各地推选和评审了中国学习型城市案例。第一批评选出的是北京、北京、深圳等16个城市,正式出版了“案例集”,属于中外第一部(《中国终身教育蓝皮书:中国学习型城市案例(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全面展示出一个人口大国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等终身学习的勃勃生机和卓著成就,提交第一次世界学习型城市大会后,受到与会中外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高度评价。在这一幕又一幕难忘篇章中,郝先生与我无话不谈,成为我由衷尊敬的良师益友。无论是她的人格魅力,还是她的学富五车,令作者收益匪浅、深为钦佩!
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终身学习思想奠基之作《郝克明终身学习文集》。在该书“读后感”章节,她收录了厉以宁、潘懋元、季明明三篇文章。作者的“读后感”题目为“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探索与创新——重读郝克明的《跨进学习型社会》”(1.4万字,2021年1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发表;第12卷第1期)。该文章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了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基本内容、本质特征、战略目标、重要任务、大教育观、各类教育、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等等方面内容;系统披露了郝克明既汲取国际终身学习领域有益成果,又紧密联系一个人口大国推进终身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一系列新建树、新举措。充分证明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是我国教育领域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完成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宏大任务,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证明,郝克明先生为我国终身学习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者的“读后感”还概括了郝先生具有的“以公为大”、“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一丝不苟”、“包容亲和”的优良品质。下列文章是作者根据以往对郝先生终身学习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为所有尊敬与爱戴郝克明先生的同仁们而作。
近几年,郝先生由于身体欠佳而不再出门,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也不再会客。作者与她已经几年未见,但是常有微信往来。2022年7月1日党的诞辰日,按照惯例作者会发去微信向郝先生致敬。当时,听说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而坐轮椅了┈┈。作者经反复思考,一改礼节性致贺的方式,作为真正读懂郝克明者之一,表露了肺腑之言:“尊敬的克明先生:您好!值此中国共产党诞辰101周年光辉节日,谨向您并尊敬的胡启立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本人以一名长期与您在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共事和见证者的视角,深深地感悟到:几十年来,您无限热爱和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锐意创新、崇尚科学;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公道正派;深入实践、联系群众;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优秀党员,是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杰出教育家,是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开拓者、奠基者,是教育界同仁的一位“大先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和人生楷模。值得本人敬仰!衷心祝愿您并启立同志身体安康,吉祥长寿。”微信发出的时间是七点五十二分。郝先生很快打来电话,对我表示感谢。多日以来第一次听到她亲切的话语声。感到她吐字已经不太清晰,但是,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依然较强。这给我带来了一丝宽慰。7月5日,十一点十四分,时隔5天后郝先生又专门给我发来微信说:“谢谢你七一的来信,你在信中对我的溢美之词,我实不敢当,我把它看做是你对我的期望和鞭策,也把它看做是我们互相学习互为榜样的内容,再次谢谢你。老郝”。依然呈现出她一贯的低调谦虚风格。作者未曾料到,这竟然是与郝先生的最后一次沟通。等到再一次见面时,她已经在鲜花丛中安祥平静地躺着,与钟爱她的无数同仁天各一方。作者衷心地祝愿郝克明先生在天之灵安息!
本文地址:/jxjy/290128.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